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巧用信息技术 优化演示实验

2021-03-17 来源:趣尚旅游网


巧用信息技术 优化演示实验

当今,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对新知的理解还依赖于通过感知形象建立概念,汲取知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巧妙利用信息技术演示宏观或微观的、很快或很慢的科学实验过程,可突破时空、地域、常规实验的束缚,灵活地放大或缩小,从而将实验过程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

一、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教材中往往有某些自然现象,因为条件限制,学生无法经历其发展变化的过程。教师只能靠课本的插图,凭空说教,学生的思维活动就缺乏实在的依托,不可能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学习所得难于记住,更难于理解,大大降低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这时,教师可巧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插图变得形象而生动,展现这些运动及现象,为学生的思维提供足够的事实准备,同时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火山好和地震》一课,由于学生对火山喷发现象缺乏亲身体验,教师首先巧用电视录像,放映火山喷发现象发生的全过程,并提醒学生边看边听边记录火山喷发时的事实。形象直观的画面和生动的解说词,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为什么火山喷发前大地会剧烈震动,地下会发出隆隆响声?火山喷发物为什么能冲上3000米高空?岩浆的温度为什么会哪么

高?”大大的“?“写在学生脸上,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由然而生。接着指导学生根据观察记录的事实,讨论、分析、推测:地球内部有什么?地球内部的温度怎样?岩浆是一种什么东西,它为什么会冲出地面?”从而认识了地球的内部情况和内部构造,为认识火山的成因奠定了坚实基础。最后利用课件模拟“火山喷发”: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裂缝上升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学生一下茅塞顿开,对火山的成因将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巧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提高操作技能是小学科学教学的显著特点,应力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在实践中领悟科学的真谛。因此,实验教学中,教师运用演示实验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是很常见的。而演示实验的收效是与学生的观察效果相关的。但有些演示实验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对学生的观察造成了阻碍,影响了效果。而信息技术能使事物化小为大,不仅可以为课堂中学生的“所见”、“所闻”提供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协助教师指导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为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激发他们的行为动机,以求在探索中更好的发展思维,提高操作技能。这对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例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叶和花》一课,要求老师指导学生通过解剖植物的花来了解花的构造,使学生了解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的区别,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花很小,雌蕊和雄

蕊又很纤细、娇弱,解剖时如果方法错误,极易损坏花蕊。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用花的实体进行解剖示范,学生无论如何也看不清解剖时的每一个细微动作,没办法科学准确地解剖,进而了解不到组成花的各个部分,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可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课前把解剖花的步骤和方法录制成录像,教学时播放录像,屏幕上就会出现清晰的解剖过程,同时,简明扼要的友情提示,对一些细节可以运用特写镜头展示。这样,既扩大了观察的范围,又提高教学效率,强化直观效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学生在此基础上,再解剖花的实物,动作熟练准确,进而对花的构造及解剖的方法就有了更深刻、透彻的认识,这样既突破教学难点,又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巧用信息技术,打破常规实验仪器的局限

科学探究实验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不但能打破在演示实验中,常规实验仪器等条件的局限,而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困难的探究进行模拟和提供帮助,成为常规探究的补充,把两者结合起来,使探究活动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研究透镜》一课,需要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教学时先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探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此时,教师可采用信息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探究,探究物距从无

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的情况,整个模拟探究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探究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这种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开放性的操作环境,使学生实现了在虚拟世界的真实体验。 四、巧用信息技术,超越时空和地域的限制

信息技术可使教学超越地域和时域的限制,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方法、时间、地点、条件,改变被动的、被支配的、受监控的地位,大大扩展了学生的信息来源。在教材中,有很多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课堂上不可能把这些短则数十天,长则数月的过程完整清晰地表述出来。教师可巧用多媒体课件,轻松地把这一过程连续动态地表现出来,超越了时空和地域的局限,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了解大自然中无穷的知识。

例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果实和种子》一课,假如仅仅给学生出示各个时段的种子发芽情况图片,这是很片面的,是静止,是不连续的。因而,采用播放录像的形式,利用快镜头,使原本在课外需要好几天才能观察到的种子的萌发过程,现在课上只用几十秒钟就完成了,学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种子发芽、长叶、长高的过程。这样的演示,不仅加快了教学进度,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缩短了教与学的距离,让学生学得趣味,印象深刻、记得牢。 总之,巧妙利用信息技术,能使小学科学中的实验教学,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兴趣化,教师不仅可以更好地再现真实场景,不用考虑

现实条件的限制和真实操作可能带来的危险性,而且可以更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新的环境中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