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教材第110页。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之前,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已经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学期所学习的内容将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和拓展,本节教材通过创设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性质。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使学生充分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理解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铅笔18支、彩色笔
学具准备:彩色笔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要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已有的相关知识,再进行学习。“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基于这一理念,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过程,自主思考,总结规律,自我反思,质疑评价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我通过创设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活动展开交流,并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感悟数学学习的生命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顺利的突破重、难点,我安排了这样五个环节:
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巩固反馈、发展能力
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由于学生在之前的时候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上课时我先请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有关分数的知识,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出一个分数的意义。通过这一环节,了解学生对已有的分数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利于对症下药,对下一步教学环节进行适当调整。(让学生说分数表示的意思其实是对分数意义的加深认识和理解,根据分数的意义,从而引出课题——分数的再认识。)(板书:分数的再认识)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学生活动体验,探究新知的主要环节是经历猜测、验证、总结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总结规律,验证规律得出结论。为了帮助学生顺利体验,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活动一:分一分
在这个活动中,我为学生准备了四个分别装有4、4、6、8支粉笔的粉笔盒。请学生猜猜从其中一个盒子里拿出这个盒子里粉笔的 ,怎么拿?在这一步中,要引导学生说出拿的方法:也就是把全部粉笔数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再猜一猜每个盒子里拿出的粉笔支数可能会怎样。这个“猜”的过程,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意味深长,不仅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与后面“提出问题”的环节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也为后面的“交流讨论、验证汇报”起到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作用。所以说,学生猜测的过程也就是知识初步建构的过程。
接着请四位同学到前面分别拿出每个盒子里粉笔的 。并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根据学生拿出铅笔的枝数不同,引导学生质疑从拿粉笔的结果中,进行比较,发现规律,讨论交流。这里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经过验证后会发现原来分数还有一个奇妙的特点:拿出的粉笔数量是盒子里的铅笔总数量决定的。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实际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但是到此为止,学生对于本节课分数意义的理解,并不是很透彻,大多都只是一知半解,因此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感受分数的相对性。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也是这个环节要重点突破的一个知识点。我进一步引导:这三个盒子,都拿出盒子里粉笔的 ,有的相同,有的不同。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想提什么问题呢?请每位同学拿出自己盒子里铅笔数是 。学
生经过思考,汇报自己是做法。引导学生去思考,进一步提升认识: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就不同。
此活动的目的有2个:一是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明确如何得到整体的 ;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质疑,都是拿出全部铅笔的 ,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究竟是为什么?经过讨论交流,拿出铅笔总数进行验证,原来是铅笔总数不同造成的。至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将被突破。学生对分数又有了新的认识,进而还会发现原来数学知识也可以象这样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发掘,探究数学的兴趣大大加强。
活动二:说一说。
教学时,我注意利用一个知识点引出一个知识串,形成一个体系,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引申到生活中的其他问题。我这样做的:带着新的认识,我们来判断两个小朋友看的书一样多吗?通过比较知道两个小朋友虽然都看了自己手中书的 ,但他们手中书的总页数不同,也就是整体“1”不同,所以,他们看的页数就不一样多。使学生认识到: 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学生的认识进一步有了提升:有了整体“1”,才能判断相应分数的部分。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它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逐渐抽象的认识,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结合这个知识点,及时的练习,必要的巩固和强化,能有效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活动三:画一画
我又设计了画一画的环节,让学生体会从部分到整体这一思维过程 ,从而对分数的意义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出示一张图片,用白纸遮着,白纸中间打开一个孔,露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是老师这幅图案的 ,那你能猜出老师这幅完整的图案吗?请大家试着画一
画。通过画图,让学生明白:当我们知道了一个分数对应的具体数量,就可以求出整体“1”。(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理解,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价值。”因此,学会新知识只是第一步,关键是会运用。
接下来这一环节就是
(三)巩固反馈、发展能力
练习的安排上,我设计了填一填、涂一涂、想一想、议一议四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一步步深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实现教学目标。
1、填一填: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组织学生交流。(图1是把一个正六边形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4份,可以用 或 表示;图2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有2份没有分开,用分数表示的时候要注意;图3是12个小圆圈组成的一个整体,蓝色部分占整体的 ,也可以用表示 ;图6则是需要旋转,把内圆和外圆组合起来看,用分数 或 表示。)
2、涂一涂:在图中用颜色表示对应分数。
让学生独立涂一涂,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体会涂法的多样性。 通过这两个练习,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同时进行逆向思维练习,提高学
生从部分到整体的意识,又有助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
3、想一想:分别画出下列各图的 ,他们的大小一样吗?
学生画一画,并说一说画法,体现画法的多样性,展示学生作品。然后判断这些图形的大小一样吗?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5、议一议:
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 ,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 。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运用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分数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
在练习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这些练习,既巩固了基本知识和技能,又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获得了新知识,新体验,无论认知还是情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所以在课末总结评价时,我以谈话的方式设计了3个问题。
1、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梳理)
2、你是怎样学到的?(指出这些方法可以用到今后的学习中)
3、你能说说自己或伙伴在这节课的表现吗?
(这样设计,通过总结、自评、互评,不仅总结了所学的知识、所用的方法,还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了对活动式学习的体验,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找找生活中有关分数的例子,并解释它所表示的意义。
树立大教育观,走出封闭狭隘的课堂,努力打破作业内容和形式的封闭性,在这节课我设计了找生活中有关分数的例子,并解释它所表示的意义,让学生巩固分数的意义,再一次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以上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