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意见

2022-01-27 来源:趣尚旅游网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

划》的意见

【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甘政发[2010]10号 【发布部门】甘肃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0.02.10 【实施日期】2010.02.1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意见

(甘政发〔2010〕10号 2010年2月10日)

天水、平凉、庆阳、陇南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国务院同意,于2009年6月10日由国家发改委印发实施。《规划》将天水市定位为经济区次核心城市,平凉市、庆阳市、陇南市为辐射区。为落实好《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加快推进《规划》贯彻实施,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实施《规划》的重要意义。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三大重点经济区之一。《规划》的颁布实施,是国家促进西部大开发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对天水

1 / 16

市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陇东南地区的发展创造了难得机遇,也必将对全省发展产生

积极作用。

我省陇东南地区与陕西关中地区联系紧密、互补性强、产业关联度大。天水市具有交通区位、制造加工、特色农业、自然生态、文化旅游和人力资源等优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不仅是陇右重镇,也是陇东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辐射区的平凉、庆阳、陇南三市矿产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多样、历史文化深厚、产业优势明显,通过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辐射带动,将会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新格局。《规划》的实施将有利于培育我省新的经济增长极,有利于加快重大联动项目和产业基地建设,有利于促进区域开放开发和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提升陇东南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有利于探索和创新区域协调发展、联动发展新的体制机制,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战略定位。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认真贯彻省委提出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原则;坚持抢抓机遇、政策支持的原则;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

(三)发展目标。通过《规划》的实施,加快天水城市经济发展和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天水次核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加快人口聚集、产业聚集,力争经过10年的发展,把天水建成西部的重要经济强市和文化旅游大市,全面完成《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使陇东南地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明显优化,在

2 / 16

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全省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天水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 指 标 人口(万人) 自然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平均增速(%)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平均增速(%)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平均增速(%)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平均增速(%) 城镇化率(%) 森林覆盖率(%) 2008年 357.21 6.93 226.57 11 6626 10.3 2148 19.1 9050 8.8 28.25 30 2012年 365.23 7.1 367 13 100 12 3800 15 1300 9 35 33 2020年 377.72 4 1051 15 27800 15 11500 15 30000 12 45 40

(四)战略定位。依据《规划》对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和天水市及陇东南地区的比较优势,加快实施4市各具特色的地方发展战略,积极打造“一枢纽、一中心、五基地”。

--区域交通枢纽。在建成宝鸡-天水-定西高速公路的基础上,启动延安-天水-武都、大石碑(陕甘界)-天水高速公路建设;建设宝鸡-天水-兰州铁路客运专线,平凉-天水-武都、天水-哈达铺铁路;迁建天水军民合用机场,扩建庆阳机场,新建平凉、陇南机场,加快以天水国家公路运输枢纽为核心的枢纽站场体系和农村运输网络建设,构建陇东南区域立体交通网。

3 / 16

--区域物流中心。建设天水市麦积区甘泉、秦州区西十里大型物流园区,将天水建设

成为陇东南区域物流中心。

--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打造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等高水平的装备制造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和知名品牌。围绕为关中地区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业做好配套,延伸产业链条,将天水建成先进装备制造业重要基地。

--能源化工基地。充分发挥平凉、庆阳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建设西部能源化工重要基地。

--优质特色农林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依托天水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技优势、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优势和陇东南林果、蔬菜、肉牛、中药材、油橄榄、核桃、花椒等名优特产优势,发挥高科技绿色农业示范推广作用,建设西部优质特色农林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

--文化旅游基地。充分发挥天水及陇东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拓展始祖文化、秦早期文化、石窟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内涵,大力发展历史人文旅游、生态休闲旅游、红色革命旅游,建设西部文化旅游基地。

--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开发陇南黄金、铅、锌等贵重金属和有色金属资源,提升冶炼、精炼生产技术,建设陇东南黄金及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三、优化空间布局,合理确定功能分区。

(一)空间结构。依托天水次核心城市及城镇、交通干线,加强与辐射区经济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构筑“两轴、三互动”的空间发展格局。

4 / 16

“两轴”:即陇海铁路、宝天、天定高速公路沿线,以关中-麦积-秦州-甘谷-武山为

轴线的经济带;平凉-天水-陇南铁路公路沿线,以西峰-崆峒-秦安-张家川-清水-麦积-秦州-武都为轴线的经济带。

“三互动”:即依托天水次核心城市向外放射的交通干线,加强与辐射区城市的区域经济合作,带动陇东南地区南北两翼发展。以天水-平凉交通干线为依托向北辐射,实现和平凉、庆阳等地区互动发展;以天水-定西交通干线为依托向西辐射,实现和兰州、白银、定西等地区互动发展;以天水-十堰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为依托向南辐射,实现和陇南等地区互动发展。

(二)功能分区。

--城市地区。按照土地集约、产业集聚、资源整合、人口集中的原则,适当扩大城市空间,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承接人口转移的能力。依据《规划》中的城镇体系布局,将天水建设成为功能健全的大城市,整体提升庆阳、平凉、陇南的城市功能,促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城市群。

--农村地区。稳定基本农田数量,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全面提高耕地质量。根据当地农业资源条件,实现种植业、养殖业的良种化、专业化、规模化和基地化。加强闲散用地整合,鼓励低效益用地增容改造和深度开发。结合新农村建设合理减少农村居住用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不断推进节地型村镇改造。

--生态保护建设区。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的原则,对秦岭北麓、黄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防治区,以及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地区,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建设小陇山西余脉崆峒山、太统山、关山等生态区,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

5 / 16

的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对小陇山、子午岭、白龙江、白水江等自然保护区及重要水源

地等实行强制保护,严格控制人为干扰,禁止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三)城镇体系。构建由天水次核心城市、三级城市、县城、重点镇和一般镇五级组成的城镇体系。

--次核心城市:支持天水率先发展,加快人口聚集、产业聚集。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医药食品、现代农业及商贸旅游等产业。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80万人,面积控制在80平方公里。

--三级城市:包括甘谷、秦安、武山三县。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产业发展条件,促进企业集中布局,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扩展城市人口规模,建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产业配套的中小城市。

--县城:包括清水、张家川县。把清水、张家川建成西部草业、畜禽和清真食品产业大县。

--重点镇:靠近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等基础较好的中心镇,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积极实施《规划》确定的“关中百镇”建设工程和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工程,在天水市秦州区藉口镇、关子镇、天水镇、娘娘坝镇、汪川镇,麦积区东岔镇、元龙镇、伯阳镇、新阳镇,秦安县郭嘉镇、莲花镇、陇城镇,甘谷县磐安镇、六峰镇、安远镇,武山县洛门镇、滩歌镇、鸳鸯镇,清水县红堡镇、金集镇、秦亭镇,张家川县龙山镇、恭门镇等23个重点镇,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城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般镇:除重点镇外的其他建制镇,重点提升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能力,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步伐。

6 / 16

(四)产业布局。天水及庆阳、平凉、陇南等陇东南3市在产业布局上,要发挥各自

比较优势,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坚持组团发展、整体规划,加快与关中地区产业对接。天水市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医药食品、现代农业、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庆阳市重点发展能源化工、煤电、绿色农产品、特色民俗文化、红色旅游等产业;平凉市重点发展能源化工、绿色畜牧、优质果品、人文生态旅游等产业;陇南市重点发展有色冶金、特色农产品、水电能源、生态旅游等产业。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支撑能力。

(一)交通建设。建立和完善公路、铁路、民航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铁路客运专线、关中-天水城际铁路天水段、能源运输通道建设;加快陇东南各市之间快速干道建设,力争三年内实现所有县城通二级以上公路;推进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提高农村客运站覆盖率;加强旅游景区与干线公路及旅游景区之间连接道路建设,改善景区内外交通条件,促进城乡一体化。公路:积极争取建设平凉-天水-武都、平凉-宝鸡、十堰-天水等高速公路过境段,抓好国道和省道过境段的改造升级,方便区域内城市的交流合作。铁路:建设庆阳-平凉-天水-武都、西安-平凉铁路过境段,加快宝鸡-天水-兰州快客专线建设,宝中铁路扩能改造,天水铁路枢纽,连接关中城市群城际客运系统等工程,开展平凉-庆阳、平凉-定西铁路论证工作。航空和机场:突出抓好现有民航运营,积极论证、规划、迁建天水机场,扩建庆阳机场,新建平凉、陇南机场,为经济区的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交通条件。

(二)水利建设。坚持节约优先、合理开发、优化配置的原则,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积极发展旱作农业,推进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加大淤地坝和梯田建设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防洪工程体

7 / 16

系建设,提高工业能源基地及城镇供水保障能力;实施渭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泾河流

域、马莲河流域、西汉水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加大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防治力度,继续实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和小水电代燃料项目。统筹规划,加快推进“两江一水”(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流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加快现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城镇防洪体系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积极开展引洮二期天水配套工程、秦州高桥头水库等水源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

(三)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推动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业务应用,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和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快关中-天水干线光缆环形结构网络建设,积极采用光纤接入技术,加快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国道、省道移动通讯无缝隙覆盖和所有行政村通电话。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信息网络安全和应急保障基础设施建设。

(四)市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陇东南地区市县城镇道路、供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集中供热、供气、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便捷通达的城市道路网络和公共交通体系、配套完善的供排水系统、清洁安全的城市能源供给系统、完善可靠的城市防灾减灾和预警、应急处理系统,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尽快启动建设天水三阳川新区,支持天水尽快建设改造成纪大道、马跑泉大道、迎宾北路、藉河南路等主要干道和重要路段,加快天水秦州、麦积城区和秦安、甘谷、清水、武山、张家川等5县县城主干道改造及天水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客运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在优秀旅游城市目的地建设城市游客中心。加快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养老等服务体系。

8 / 16

五、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天水市装备制造业基础较为雄厚,与经济区域内其他城市有较强的互补性。按照“产业发展集群化、集群发展园区化”的总体思路,重点发展数控机床、电子及通信设备、工程机械和特种专用设备等产业。加快企业优化重组和战略调整,打造一批主业突出、技术领先、管理先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企业集团。以培植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名牌产品为重点,发展数控机床、凿岩机械、重型锻压设备、制管成套设备、精密轴承、输变电设备、石油钻采设备、电子元器件、风力发电设备等产品,壮大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全力打造星火机床、华天电子、长城电器三大产业园,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加快能源基地建设和资源开发。依托庆阳、平凉等地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优势,按照煤、电、化、运一体化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思路,建设陇东亿吨级国家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延伸煤炭产业链,开展正宁、环县电厂前期工作,打造以庆阳、平凉为中心,辐射天水、陇南的煤电基地和电力外送区域,有序发展煤电化工产业,论证建设庆阳长庆桥、平凉华亭、崆峒产业聚集区和天水煤电化工业园区,加大对陇东地区煤炭资源勘查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油田勘探开发步伐,规模开发并有效利用煤层气资源。做好天然气开发和管网建设,加快陕北-陇东-关中的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及中卫-贵阳联络线甘肃段天然气管道输送工程建设。发展农村沼气、大中型沼气、联户沼气工程及太阳能、风能利用,提高多种能源开发利用水平。

以陇东南地区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深加工为重点,发展有色、稀有新材料等矿产采冶和精深加工业、建材业。依托陇南文县阳山金矿和西成铅锌矿带,加快发展以黄金、铅锌为主的有色冶金工业,把陇南建成有色冶金工业基地。

9 / 16

(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林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高度重视特色农林业发

展,壮大特色产业基地,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加大对农村饮水、道路、供电、通讯、农村信息网络、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体系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加强农产品标准体系和品牌建设,支持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带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积极培育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和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林产品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为主,在天水、陇东及陇南浅山干旱区重点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林果、畜牧、中药材、蔬菜等特色产业,大幅提高特色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建立特色农业产业基金,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延伸农民增收链条。积极推动农民产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与推广,开拓劳务市场,发展劳务经济,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增加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和移民扶贫的投入,实施好整村推进扶贫工程和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进一步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努力提升扶贫开发整体水平,不断创新扶贫方式,完善扶贫机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鼓励条件较好的县乡和重点城镇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到2020年,全面消除农村绝对贫困人口。

(四)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发挥陇东南地区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的优势,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积极发掘大地湾文化、始祖文化、秦早期文化、魏蜀吴古三国文化、石窟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产。大力弘扬现代文化,发展广播影视业、新闻出版业、文娱演出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具有陇东南

10 / 16

特色的文化品牌,扶持名牌文化企业,建设文化产业基地。以天水伏羲庙、卦台山、大

地湾、轩辕谷为核心,展示华夏始祖文化、轩辕文化,彰显华夏文明之源。

(五)发展壮大特色旅游业。以全省重点实施的“221”品牌战略为带动,加快旅游资源整合,积极培育成长型产品品牌。充分利用关中-天水经济区与我省陇东南区域相通,人文历史相连,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以寻根祭祖文化和古丝绸之路为纽带,以中华文明之源为主题形象,从旅游景区、星级饭店、农家乐、度假村(包括温泉)等方面完善和提高服务质量。以干线公路和区域中心城市为依托,整合策划陇东南生态旅游线路,打造崆峒山、麦积山、伏羲庙、大云寺、王母宫、调令关、夏家沟、莲花台、云崖寺、阳坝、西峡颂、官鹅沟、万象洞等核心景区和麦积区、康县、正宁、华亭等乡村旅游示范县及静宁、华池等红色旅游示范县。在区域中心城市和重点景区发展一批设施完善、服务优质的星级饭店。围绕核心景区、交通干线和温泉等特色景区发展一批整洁卫生、服务规范的农家乐。在交通干线、生态旅游景区、温泉度假区和农家乐等区域内部署新建或改造旅游厕所,全面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力促陇东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圈尽快形成规模。

以“大景区”的理念,整合天水、平凉、庆阳、陇南4市的生态、休闲旅游资源,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重点打造温泉健身、休闲农业、生态观光、历史民俗四大品牌,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实施以中华文明起源和秀美山水旅游体验为主体的旅游经济区综合开发,包括以天水伏羲庙-卦台山-大地湾为主的中华始祖文化旅游,以麦积山为核心的甘肃东部丝绸之路旅游,以崆峒山、玉泉观为核心的道学文化旅游,以小陇山、麦积国家森林公园、陇南“百峡山水”为依托、宝天高速公路等为通道的生态旅游,以周祖陵为核心的黄土农耕文化旅游,以延安-庆阳-平凉-陇南为重点的红色旅游,以大地湾景区为核心的中华民族文明起源文化旅游,以天水关-街亭古战场-礼县祁山堡等魏蜀吴古三

11 / 16

国传奇为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以西安为起点,经麦积区-秦州区-徽县-成县的杜甫留寓

陇右旅游,以天水农业高新示范园区、陕西杨凌农科城为重点的高新农业观光旅游和以麦积山、伏羲庙等重点景区及旅游产品为依托的天水人文自然旅游精品区。基于始祖文化、黄土民俗文化,推进天水、平凉、庆阳与西安、宝鸡的对接,实现区域形象整合,形成甘陕大旅游协作区。基于魏蜀吴古三国文化,推进天水、陇南与汉中旅游对接,实现天水、陇南旅游经济区与宝鸡、汉中旅游的联动发展。依托城市和重点景区,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红色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

(六)着力搞活商贸流通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产业,积极培育和加速引导金融、电信、保险、信息、中介服务、房地产等产业快速成长,着力打造天水现代物流中心,逐步形成区域一体化的物流新格局。加强城乡商业网点和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批发市场建设,培育大型流通骨干企业。加快麦积甘泉、秦州西十里、庆城驿马、西峰、平凉二十里铺物流园区,新建扩建一批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和大型现代超市,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商贸流通网络,提高陇东南商贸物流中心的辐射力。

(七)加快产业园区经济发展。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相结合,促使工业向开发区(工业集中区)集中,努力推进产业集聚。一是加快天水经济开发区建设,打造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装备制造基地,带动天水市及周边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推进天水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突出集约利用资源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建设好西峰、平凉、华亭、静宁4个现有省级开发区,做好陇南西成经济开发区的新址规划和扩区工作。三是加快宁县长庆桥、文县阳山、徽县伏家镇等工业集中区建设,将重点工业集中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四是将天水市省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建设成为中国航天育种示范区、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中心。

12 / 16

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全力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构建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生态环境。加快推进退牧还草、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继续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着力解决流域水污染、矿区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大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施矿区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城市环境管理水平,加强农村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立和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的环境风险评估,建立环境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管理体系。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创建示范活动,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大力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为先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能型产业结构,加大节能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生产、推广力度。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率先实行国际先进水平的能耗、物耗、水耗等标准,降低单位产出能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落后产业。加快经济区内重大建设项目的环保审批进度。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污染物排放量为目标,建成天水装备制造循环经济基地,打造陇东南地区循环经济发展圈和产业链。

(三)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率先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结合主体功能区划编制,研究提出具体补偿项目、标准、方式,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和改善民生投入。 七、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13 / 16

(一)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巩固“两基”攻坚成果,全面完成“两基”攻坚任务。以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围绕提高学生就业率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提升职业教育技能培养能力和办学质量,建设区域性实训基地和实训设施,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培养。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天水师范学院、陇东学院、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教育水平。

(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建设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合理布局天水及陇东南3市医院建设,加大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力度,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精神病医院建设。加大地方病防治力度。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实施好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和“少生快富”工程,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设施建设,提高妇幼保健水平,实施住院分娩补助政策,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

(三)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新建博物馆、剧院,丰富城市文化生活。加强乡镇街道文化站、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提高市级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改善市县两级广播影视设施条件,争取将天水张家川县纳入国家广播电视西新工程。支持丝绸之路整体申遗及沿线重要遗址保护,加大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大对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力度。建立古籍保护工作机制,完善古籍保护设

14 / 16

施。加强城乡体育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基层群众性体育活动场馆,大力开展全民

健身活动。

(四)逐步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大力开展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建立服务、培训、就地转移和外地输出相结合的一体化城乡就业网络体系。加强资源整合,全面推进市县两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建设以及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和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解决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加大省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基层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完善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及新农保体系。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扶贫等方面的投入。解决好关闭、破产国有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和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增加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逐步开展工伤康复中心建设,健全以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工伤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体系。加大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建设力度。

(五)建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机制。建立区域人口协作体系,启动“关中-天水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科学预测2020年区域内人口数量、结构、素质、分布等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力争将天水市7个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123个乡级计划生育服务所全部纳入国债项目。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优惠力度,推广“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社会养老保障”工作。推进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依托“西北人口信息中心”,在现有“人口和育龄妇女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加快建设标准统一、覆盖全面、准确翔实的“全员人口数据库”。

15 / 16

八、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机制。

(一)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以市场为导向,打破行政区划和市场的分割,引导和支持关中地区和中东部地区优质生产要素向陇东南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流动,进行产业梯度转移。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引导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到陇东南地区设立分支和代理机构。积极培育发展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保护知识产权。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城乡户籍限制,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不断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二)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关中-天水经济区科研院所众多、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

16 /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