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学成果总结:第一课堂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21-12-03 来源:趣尚旅游网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 教学成果总结 一、成果研究背景

教育部、财政部2007 年《关于实施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 以及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等文件均提出要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近年来不断开展教学质量评比以及专题研讨,旨在加强对第一课堂教学质量的监督和提升。第一课堂作为教学质量体系构建与实施的突破节点,在提高教学质量的战略部署中发挥重要作用。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创建于1998年,是学院最早建设的专业之一,以培养服务服装行业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2011年获批重点建设专业。本次申报的成果基于专业的重点建设展开,主要解决服装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课程体系衔接不合理、课程内容相互脱节或重复问题;面对服装专业生源结构及学情特色,传统课堂已不能满足多元化、信息化、分层次的教学需求;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过于单一,无法多维度地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的问题。

二、成果研究内容

本成果在研究的思路上,通过分析现有第一课堂教学的现状,着眼于行业人才需求,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体系、教学日常管理等方面着手,对第一课堂教学质量的进行管控。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构建了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规范化教学内容保障机制、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体系、移动交互式教学模式、多元化教学评估体系、标准化的内、外部协同管理机制,打造了“立足行业、两线并行、三方协同、多元监督”的课堂质量保障体系。

1. 以高级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形成多元化、分层次的教学体系

我院服装专业有高考班、3+4班、对口单招班三类生源,每类生源有不同的学情特点。如表1所示。

1

表1 不同生源学生学情对比

对比 内容 生源 质量 3+4 对口单招 普高 对比分析 中专毕业生文化基础较弱,但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高中毕业生文化基础好,专业无基础 两者总体而言都能对本专业的学习富有积极的态度、认真热忱的激情。对专业的兴趣略有不同,这与接触专业的时间和对专业的了解有关。 分段培养学生已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而分类培养的学生对专业的学习需要从零开始。 分段培养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强;分类培养的学习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强。 学 情 分 析 普通高中(文科+理中专毕业生,是固定的中专毕业生,江苏省内中科)毕业生,来自全合作对象,来源单一 职院校 国各地 经过转段考核后进入本学经过统考进入本科学习 普高学生大部分学科学习的学生,专业兴习的学生,专业兴趣浓厚,习态度端正,学习积趣浓厚,学习态度端正,态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愿极性与对专业的兴趣学习愿望和积极性较度 望和积极性较高。 有关。 高。 专在中职阶段已经有3年在中职阶段已经有3年高中生对专业知识和业的专业学习经历,具备的专业学习经历,具备经验方面是零基础,基了服装专业的基础知识了服装专业的基础知识零认知。 础 和技能。 和技能。 学动手能力较强;理解能动手能力较强;理解能逻辑思维和推理能习力、知识应用能力、判力、知识应用能力、判力、知识迁移能力较能断能力、思维能力、知断能力、思维能力、知强;技能操作能力较力 识迁移能力较弱。 识迁移能力较弱。 弱。

1

基于以上学情对比,发现不同来源的学生各有优势,在设定培养和培养方案时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差异化培养。为保障课堂教学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分别为“3+4”方向、普通高考方向、单招方向从教学内容、课程衔接、教学评估出发设置多元化、分层次的教学体系。

2. 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构建规范化的教学内容的保障机制

基于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的理念,由学院成立的高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与时尚学院分委员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把握课程教学内容大方向。根据服装专业不同的课程类别(设计类、实践类、综合类)不同,安排教师分组进行课程分析,由任课教师以“说课”的形式展示其教学设计,学院其他教师参加学习、研讨,并邀请教学专家进行集中指导和分散指导,对教材选用、课程标准制定、教学大纲的编排等方面进行把控,形成规范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2

3. 以创建多维度教学氛围为宗旨,构建“四位一体”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不同的课程类别,结合学生学情分析,实践“对分课堂”、“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四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构建更有效的教学方式。“隔堂讨论”式对分课堂改革服装传统理论课堂,聚焦于教学流程改革。案例教学围绕特定教学目的进行案例剖解;基于校企合作的“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3

在教学手段上,探索信息化平台的运用,充分利用数字大学城、慕课在线、蓝墨云等学习平台以及计算机、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建立了一套内容丰富、易于更新的专业课程教学资源系统。通过这些平台和手段的引入,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构建了有效的移动交互式课程教学模式,并为教学提供了完整立体的数据支持和沟通桥梁。

4. 注重过程监督,形成“两线并行、三方协同”教学评估体系及日常监管机制 “两线并行”指教学管理运行与教学质量监控并行,“三方协同”指系部、 教务部门、QC小组三方协同配合的管理监控机制。

(1)以市场化导向为核心,构建科学化、多维度的教学评估体系

传统教学评估过于单一,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本次成果的实践过程中,在评价主体上,引入行业企业专家和学生本体;在评估内容上,对教和学两方面考核,除了日常考勤,还加大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实现课程的过程化考核。在评估方式上,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组织小组汇报、学生自评、互评、实战销售、路演、社会评价、作品展览等方式,以多元化的考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的作品转化成产品,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

4

(2)注重过程监督,建立标准化的日常管理机制

通过各类制度和现代管理手段的运用,形成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特色。在内部协同管理机制中,采取课堂教学管理制度与专业教学例会制度相结合;在外部协同管理机制中,创新性地构建企业指导委员会制度、教学督导、QC质量小组管理制度,成立三方协同管理机制。从内部运作与外部协同两个层面上,共同保证第一课堂教学质量的构建与实施。

三、成果应用及效果

在成果的实践过程中共应用于5届、2个服装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465名学生的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 (1)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5

近3年学生积极参加了8项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基金项目以及教师的2项横向项目,发表论文5篇。

此外,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获得“百芙伦杯”、“大唐杯”、“全国高校大学生外贸跟单(纺织)大赛”、“全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等比赛的50余项奖项。其中2012届的孙梦雨同学就曾在第十二届江苏国际服装节、江苏省服装院校学生设计新人大奖赛中崭露头角,一举摘得金奖及服装搭配一等奖两个奖项,毕业后即前往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继续深造;2015届的赵志坚同学作为班级的班长,也是培养出来的一位优秀的学生,他曾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外贸跟单(纺织)职业能力大赛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同时获得了杭州万事力丝绸科技有限公司的聘书。

(2)成果推广应用于各类校企冠名班,企业用人单位给予肯定

第一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我院学生的就业率也在不断提高,近5年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达三个专业的平均就业率超过96%,平均签约率高达94%。在重视教学质量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联系我院定向培养学生,典型的案例即为“苏美达IE管培班”、“绝设营销班”、“红豆店长班”等,相应的教学规范和制度也推广应用于校企冠名班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班级被录用的学生在企业里表现优秀,能胜任岗位工作,受到较高评价和肯定。 (3)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效显著,行业协会对我院人才培养高度认可

本成果教学团队在2011年至2016年期间的教学指导工作中屡获殊荣。如在“百芙伦杯”、“大唐杯”等多项比赛中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完成省级、校级、院级的教学改革项目共5项,在研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院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获得苏州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省级微课三等奖1项,市级微课项目立项2项。

基于多项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成绩,2016年9月8日,在江苏纺织服装年度盛典上,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指出我院在探索服务地方的新模式、培养及输送高品质人才、尝试新型产学研合作项目等方面表现突出,为江苏省纺织服装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并为我院颁发“江苏纺织服装产学研示范基地”奖牌。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