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历史上,为什么晚清的统治者不培植八旗兵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2:40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6小时前

别说是八旗兵了,晚清时期绿营兵都已经烂成渣渣了!不是晚清的统治者不想扶持自家的八旗兵,而是根本做不到。


八旗的体制

八旗制度是清王朝特有的制度,八旗不仅仅是军事组织,而是军民兼顾的一种特殊编制。简单说就是“上马为军、下马为民”,理论上八旗的所有成年男丁都属于“军户”,都有为国征战的职责。早期也的确如此,满洲的人口与明王朝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满洲人凭什么“老鼠吃大象”?靠的就是全民皆兵!

清王朝入关之后,八旗兵大小不等、几乎都是立有军功的!加之清王朝对八旗子弟的“富养”政策,入关没多少年八旗兵便都成了“阔大爷”,即便什么也不干,也可以月月领粮米,谁还愿意去卖命打仗?这还不包括有军功爵位在身者,清朝的军功爵是世袭的。换言之,这些有军功爵在身者的后代名义上虽然还是八旗兵,却成了如假包换的“贵族子弟”,谁还真去当兵?到最后八旗兵甚至出现了奴才顶替主子服役、点卯的现象,连当兵服役都让人代替,这样的军队还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八旗、绿营的沦陷——世兵制

有人要说了,八旗不行了不是还有绿营嘛。别逗了,从清朝中期开始,绿营兵就开始步八旗兵的后尘了……或许又有人要说了,既然这些人不好好干,换人呀!征兵还不容易?可问题是,清王朝的八旗兵和绿营兵实行的不是不是征兵制、也不是募兵制,而是世兵制!


什么意思?清王朝八旗兵和绿营兵的编制是世袭的。老子死了,儿子接着干!这种兵役制的优势是稳定,但生来就有一份“编制内”的稳定工作,谁还去努力奋斗?久而久之,八旗、绿营都成了混饭吃的去处,根本没有谁是真心为了国防事业的。加之不少人还有世袭的军功爵,都回家享福去了,按时领军饷就成,八旗兵和绿营兵哪里还有什么战斗力可言。武备松弛、兵员就更加不要指望满编满员了,能让家奴来点个卯、领下军饷就已经非常给面子了……


八旗兵的作用

虽然八旗兵已经不能上马作战了,但他们对于清王朝的统治者而言,还是有用的。满洲人口相对稀少,不可能渗透到帝国的方方面面,旗人更加不可能去绿营听差。由汉人组成的这支近百万的绿营兵一旦哗变,后果不堪设想!八旗兵虽然打仗不行了,看看场子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于是,各军事重镇的八旗兵成了监视绿营的最佳选择!同时也保证了八旗兵有事可干,无须被裁撤,只要绿营兵存在,八旗兵就有存在的意义。


晚清时期“发乱爆发”,八旗兵和绿营兵虚弱的战斗力完全被晒到了日光之下!堂堂清王朝的国防军,在与农民武装交锋时竟不堪一击……为了稳定局面、也为了坐稳江山,清王朝的统治者已经别无选择,只能同意各地汉人官僚招募乡勇、平定发乱,晚清的三大汉臣政治力量湘军、楚军、淮军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不是清王朝统治者不想重用自家八旗兵,而是他们已经不堪一击了,就算另起炉灶也已经来不及了,没有人啊!那些个提笼架鹰的八旗子弟有几个可以上战场?不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些人,清王朝恐怕早就还姓洪杨了……


清末,满洲统治阶层也曾经做过最后的努力,建立了一支以旗人、尤其是满洲人为骨干的禁卫军,但已然是杯水车薪,无法挽回清王朝的颓势了。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复出,连清王朝这支禁卫军不久之后也被袁世凯的“头马”冯国璋给接管了……自此,清王朝灭亡已成定局,隆裕皇太后和摄政王载沣再也无力回天。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