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第一硬核猛人”王阳明,除了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外,还有一个隐藏身份——“旅行家”。
在过去的七天六夜,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和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共同组织了2023“问道向黔·探寻阳明悟道之路”风物之旅,走了一条特殊的“旅游”路线——“阳明•问道十二境”。这条路线是贵州省根据王阳明在贵州居住期间的生活、悟道以及讲学的行动轨迹发布的文化符号及游学路线。
风物之旅,跟着阳明游贵州
这里包括:兴隆书壁、平越思隐、龙场悟道、龙冈开讲、陆广晓发、古道心旅、水西论象、贵阳传道、南庵答和、南祠咏怀、东山遗韵、镇远留书。
路线途经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黄平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贵阳市修文县、云岩区、南明区,毕节市黔西市……横跨贵州七个县(市、区)。
制图/刘耘硕
王阳明一生创作的近700首诗中,有100多首写于贵州,这些诗文,正是王阳明“旅行家“的身份证明。有意思的是,这些诗文不仅仅描写了奇绝的贵州山水美学,更是把他当下“旅行”的心情记录了下来,为黔山秀水附上了一层人文面纱。
1508年,被贬谪贵州的王阳明,从“滇楚锁钥、黔东门户”镇远进入了贵州。在这里,长江流域沅江的支流㵲阳河以“S”形的姿态穿城而过,当时的王阳明想从湖广方向进入贵州,必经此地。
镇远古城
两年后的王阳明经历了悟道、讲学,镇远也是他离开贵州的最后一站,他给自己门徒弟子写了三封信,被称为“镇远留书”。
“别时不胜凄惘,梦寐中尚在西麓,醒来却在数百里外也”、“千万千万!”……镇远留下了王阳明对于贵州的留恋。
镇远古城的码头
王阳明入黔经过镇远后,来到了兴隆卫(今黄平县),住在飞云崖的月潭寺时,寺庙的住持请这位从中原远道而来的文人,为月潭寺的重修公馆事宜写一篇记文。
此时的王阳明正处于人生“至暗时刻”,被宦官排挤、被廷杖数十、被判进大牢、被贬谪边远、被仇人追杀。
兴隆卫曾经是重要的驿站
通常说,古人写这种记文的时候会借物抒情,而王阳明此时此景,借月潭寺记文来托物言志,也合乎人之常情。
但在他写的旅游推介文《重修月潭寺建公馆记》中也没有看到过多的悲伤,而是被眼前的山水所折服,发出感叹“天下之山,萃于云贵”,还描述飞云崖为“壁立千仞,檐垂数百尺。其上澒洞玲珑,浮者若云霞,亘者若虹霓”,用“云霞”、“虹霓”来形容这个喀斯特地貌的溶洞。
飞云崖
只有你身临其境,才能感受王阳明所言不虚。
这次“风物之旅”来到飞云崖的时候,正赶上下雨。但这阴雨天气,让飞云崖的溶洞地质构造在雨水的辅助下更为层次分明也更有诗意——“豁若楼殿门阙,悬若鼓钟编磬,幨幢缨络,若抟风之鹏,翻集翔鹄,螭虺之纠蟠,猱猊之骇攫,谲奇变幻,不可具状”。
这个被称为“黔南第一洞天”的飞云崖,现如今已经被访古爱好者称为“宝藏秘境”。飞云崖月潭寺古建筑群的建筑风格十分多元,儒释道三教在此融合,甚至你可以在牌坊里,看到一些异国元素。
月潭寺牌坊设计风格十分“混搭”
王阳明在飞云崖短暂停留后,便沿着古驿道进入平越卫(现福泉市)。他经过了一段崎岖的山路,当地人称之为“七盘岭”。这条山路“鸟道萦纡”、百步九折,身处此般险绝境地,王阳明的“精神内耗”达到了顶峰,于是写下了《七盘》中的“境多奇绝非吾土,时可淹留是谪官”。
王阳明一边赞叹这里“境多奇绝”,一边又产生了弃官归隐的想法,这可不就是当代打工人一边在度假一边想着裸辞么。
七盘岭
“可怜”。
这是王阳明在悟道之后,途经贵州一处风景时发出的感叹。可怜什么呢?可怜景点“生”错了地方。在王阳明的《过天生桥》的诗文里,有这么一句:
徒闻鹊架横秋夕,漫说秦鞭到海东。
移放长江还济险,可怜虚却万山中。
意思是:如果这“天生桥”移放在长江上,一定能帮助人们越过长江天险,只可惜天地造化如此美好之物,只能虚落在这万山之中,而籍籍无名。
天生桥上下都可走人
其实王阳明这句诗有点“凡尔赛”。因为这句诗逻辑倒过来就是——其他地方的绝美景色,放在贵州,也不过是一般姿色的风景罢了。
毕竟贵州的好山好水,实在是不胜枚举。
王阳明描写的天生桥位于贵州贵阳市修文县谷堡镇天生桥村,和其《瘗旅文》所描写的三人坟相距不远,桥洞长约30多米,高约40米。
天生桥下的瀑布
这里之所以叫天生桥,是因为这个瀑布洞口的上方,就是“古驿道”。顺着天生桥的洞口拾级而上,你还可以看到古旧石板铺就的驿道,顺着这条驿道,你就可以跨越整座山,来到另一侧,欣赏天生桥的全景。这条古驿道还连通着奢香夫人所创建的龙场九驿中的龙场驿和六广驿。
曾经的茶马古道
王阳明过了天生桥,到达六广驿后,一道天堑横在眼前,那就是六广河。如今的六广河,有一座全长1280米、主跨长580米的六广河大桥横亘其上。
六广河大桥
但显然,500年前的人们,无论如何都很难造一座跨度这么大的桥梁。王阳明在一个清晨,从六广河的码头上,乘船出发,并写下了《陆广晓发》:
初日曈曈似晓霞,雨痕新霁渡头沙。
溪深几曲云藏峡,树老千年雪作花。
白鸟去边回驿路,青崖缺处见人家。
遍行奇胜才经此,江上无劳羡九华。
尤其最后一句“遍行奇胜才经此,江上无劳羡九华”,和《过天生桥》的“移放长江还济险,可怜虚却万山中”有异曲同工之妙,简单来说,都是拿贵州之外的景色对比贵州,像是在“凡尔赛“。
陆广晓发
当然王阳明给贵州留下的,最重要的不是这些描写贵州美景的诗句,而是阳明心学。我们现代人可能会无意间有些自以为是,认为“旅游打卡“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地,是现如今才发生的事。
其实在阳明小洞天,你能看到无数刻在洞顶的“弹幕”,这些都是古今中外人士寻访王阳明的“打卡”痕迹。
阳明洞
比阳明小洞天更阴暗狭窄潮湿的是2公里外的玩易窝,比起“三室一厅”的阳明小洞天,“一室一厅”的玩易窝显得特别逼仄狭窄,有些地方只能弯腰蹲下才能勉强入内。可能只有你亲身处于这个环境中,才能体会到“一代圣贤”当时的所思所想。学界有许多人认为此处就是王阳明悟道之处。
玩易窝
一日三日六日路线在此
这次“问道向黔·探寻阳明悟道之路”风物之旅,从9月20日一直走到了9月26日,首次系统探访了“阳明·问道十二境”。这7天时间里,我们边走边看、边走边学、边走边悟,也算是有了些出行经验,就给大家做一些线路分享。无论你有多少时间,无论你对阳明心学有多少认知,都能找到一条适合你的路线。
阳明心学爱好者
入门一日游
如果你是一个阳明心学爱好者,正好在贵阳居住或者在贵阳旅游,你可以抽出一天时间来到王阳明“龙场悟道”的所在地——贵阳市修文县。
制图/乌堆堆
除去自驾以外,从贵阳市内坐地铁转到二号线,坐到终点站白云北路,在旁边坐公交车到达修文县。在修文县可以打车前往两个目的地,一个是中国阳明文化园,一个是玩易窝遗址公园。
玩易窝遗址公园很小,只有玩易窝一处景点,但就凭这里是王阳明的悟道之处,那绝对是必去之处。
中国阳明文化园中的王阳明坐像
中国阳明文化园依托阳明小洞天而建设,山下是王阳明纪念馆,在此你可以了解王阳平生平——从“王炸开局”到“人生失意”再到“建功立业”,电视剧上的男主人生都不过如此。山上就是阳明洞、何陋轩及龙冈书院,存有王阳明的生活与讲学细节。
王阳明粉丝
轻松三日游
如果你不仅热爱阳明心学,还对王阳明在贵州的悟道传道之旅产生了兴趣,可以围绕贵阳市的云岩区、南明区以及修文县来一次三日游。
制图/乌堆堆
第一天在贵阳市内,和王阳明有关联的景点有:“南庵答和”的翠微园(原南庵)、“东山遗韵”的阳明祠和东山来仙洞、“南祠咏怀”的达德学校(原南霁云祠)。
这些地方都在贵州市内,公交、地铁都可以到达。
达德学校
第二天去修文的玩易窝遗址公园和中国阳明文化园。
第三天租车或自驾前往三人坟、天生桥、蜈蚣桥。三人坟导航即可到达,如果有心可以献花祭拜,我们在探访的时就看到了很多人献拜的菊花。天生桥就在三人坟附近,自驾时注意尽量选择大路,小路路窄,会车很难,容易堵车。天生桥景区有餐厅可以露天烧烤,上午开车后可以在此解决午餐。
蜈蚣桥已经与当地的生活融为一体
蜈蚣桥在导航时注意,古蜈蚣桥已经不能通车,当地人又在不远处建了个新蜈蚣桥,如果想探访古蜈蚣桥,可以到了新蜈蚣桥后,询问当地人古蜈蚣桥的位置,就在不远处。
阳明研学者
深度六日游
如果你是以研学为目的,或想深度重访王阳明在贵州的所有“十二境”,那么你可参考我们风物之旅此次的路线图,或许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制图/乌堆堆
第一天到贵阳后租车自驾到镇远,王阳明从镇远进入贵州,离开贵州的最后一站也是镇远,并在“镇远留书”。当天夜游㵲阳河,夜宿镇远,两岸的歌声与欢笑绝对能治愈你。
镇远夜景十分治愈
第二天在镇远县探访青龙洞、镇远博物馆、镇远的码头。下午自驾到黄平县,探访飞云崖、月潭寺,王阳明在黄平曾经“兴隆书壁“,写过诗,也为月潭寺记过文。傍晚自驾到福泉市,夜宿福泉市。
第三天在福泉市探访平越驿站、七盘岭,王阳明曾在这里“平越思隐“,写过一首诗《七盘》。也可以顺便探访福泉古城、福泉山,据说张三丰曾在此修习,还有“北有赵州桥,南有葛镜桥”的葛镜桥也位于此地。
下午自驾到修文县,探访中国阳明文化园,王阳明曾在此“龙冈开讲”,夜宿修文县。
福泉山上打太极
第四天在修文县探访玩易窝、三人坟、天生桥、蜈蚣桥,王阳明曾在此“龙场悟道”后“古道心旅”。夜宿修文县。
第五天前往六广河,乘船体验王阳明的诗《陆广晓发》。之后再前往黔西县探访王阳明《象祠记》里的象祠。当天回到贵阳。
象祠
第六天,在贵阳探访市内王阳明留下的足迹,了解王阳明在当时贵州提学副使席书的邀请下,让阳明心学从龙冈书院的民间传播走向以文明书院为代表的官学传播体系,兴讲学之风,行教化之事。
一路下来,我们讨论王阳明究竟是哪个码头上的船,感受他在贬谪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好奇王阳明与当地贵州宣慰使安贵荣的关系变化,了解他对于贵州文教的影响……最终,你会发现,阳明文化就在身边。
文 | 朱晓晨、乌堆堆
编辑 | 饭火花
图片编辑 | 吴学文
设计 | 鱼一条
地图编辑 | 刘耘硕
未标注的图片摄影 | 吴学文